一、 目的意义
备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。教研室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,相关教师共同研讨,交流经验、集思广益,达到共识,完善教学方案,提高教师授课质量。集体备课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,发挥老教师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。
二、 备课要求
1. 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制定“教研室集体备课计划”,备课内容、时间和次数由教研室安排,要涵盖课程的重点内容。教研室集体备课要纳入教研室的教学工作,备课计划要上报所属院系备案。
2. 按照教学计划确定主备课人。主备课人在集体备课前必须完成教案、讲稿的编写和教学课件的制作,提前请教研室主任、课程负责人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、调整意见。
3.教研室要提前将备课内容、时间、地点通告参加集体备课人员,参加备课人员应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。
三、 集体备课的程序
1. 参加人员: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,主备课人,承担该门课程的其他教师和相关实验技术人员。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相关课程的教师及院系领导参加。
2. 备课形式
(1)主备课人主讲
(2)老教师示范讲课
(3)青年教师试讲
3.备课流程
(1)主持人宣布备课计划安排,对本次集体备课做必要的说明。
(2)主备课人先容备课情况,展示教案、讲稿和课件,阐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设计或进行预讲。
(3) 集体研讨:参加备课人员针对备课情况发表个人意见,交流教学经验、体会,提出改进意见。
(4)主持人对研讨情况进行归纳、总结,对教学方案提出修改、调整意见,达到共识。主备课人根据意见进行教学调整。
(5)集体备课记录:要完整、详实,整理记录和原始记录要存档。
(6)教学实践反馈:集体备课后,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,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,对教学方案进行再修改,通过集体备课积累经验,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教务处
二○一三年九月